Search

「別傻了」、「你不是這塊料」、「積極點」、「表現還不夠好」……
老闆、老師、老爸、同事、同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別傻了」、「你不是這塊料」、「積極點」、「表現還不夠好」……
老闆、老師、老爸、同事、同學、另一半…… 這些生活中跟你很親近的人
常是最打擊你自信的人。偏偏他們的理由都是「為你好」。

人天生是有自信的,你從小到大其實已經做了很多成功的事。
反而是在進入學校、入社會工作後,因為別人的一句話、一個反應,
反而流失了自信。

自信,沒人能給,更別自己摧毀。
必須來自你生活中的幾個好習慣。

喔,還有,養寵物。狗狗給你的自信,可能比老闆多。

取自《自信沒人能給,更別自己摧毀!》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新的一年開始,希望陪著大家,一起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自信。

對我來說,要提升自信,要先覺察自卑。跳過這個過程,硬要表現自信,那可能就是自大而已,膚淺脆弱。

「成功者在需要時會召喚內在的力量,第一件事就是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件事,他們多半已經事先預做排演、磨練過自己的技巧,想出一個解答或方案,擺脫困境。」

內在的狀態,譬如情緒,常影響我們外在的表現。像是優秀的學生,也可能因為過於緊張,而在臨考時表現失常。

所以認識自己的內在狀態,願意看到我們即將面對的困難,才好談進行準備。所謂召喚內在力量,那是平時日積月累的功夫。像是進行理性的自我對話,跟情緒互動,合理評估當前的處境。

透過情緒表達,跟人連結,也是一種自信的展現。我常在成功的演講裡,看到演講者的情緒,能帶起聽眾的共鳴。

祝願您,在新的一年,自信滿滿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「憑感覺」的人,內力雄厚

【文/ 巴登‧高史密斯】

我們自信於自己的力量,卻不自誇;我們尊敬他人的力量,卻不畏懼。
──美國總統湯瑪士.傑佛遜(Thomas Jefferson)

每個人身上的不同部位皆有其力量,要是我們能夠專注的傳送這些力量,不是很棒的一件事嗎?想像一下,你在抬起一張沙發時,能夠將所有的腦力都貫注在該施力的肌肉中,或是能將堅毅的情緒轉化為解決問題的技巧,這樣你會變得所向無敵,而這也正是那些成功者的做法。你和他們唯一不同之處在於,他們知道如何取用、引導自己的力量。好消息是,你也可以學會此一技巧。

成功者在需要時會召喚內在的力量,第一件事就是相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件事,他們多半已經事先預做排演、磨練過自己的技巧,想出一個解答或方案,擺脫困境。

那些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憑感覺碰運氣的人,其實投入大量時間提升自我能力。他們看來之所以毫不費力,是因為他們練習過很多次。

跟自己說:我曾經度過更糟的狀況,所以也能度過眼前所面臨的挑戰,這會給予你更多貯備力量。曾經克服過更大問題的經驗,非常有助於建立信心,即便目前的難題完全是在意料或平常習慣之外。

你的內在力量就像是一件總是帶在身上的工具,請把它想像成是一把在你心裡的瑞士刀:只需要把手伸進去將它取出來。某些時候,當人處於壓力狀態時,很容易會忘記運用自己的內在資源,而此時,才是我們最需要這些資源的時刻。

***

表達情緒而不情緒化

無論喜悅或不滿,現在便發洩出來,表達自身感受,能夠紓解一個人的內心。
──歷史學家奎齊亞迪尼(Francesco Guicciardini)

真誠對待自身的情感,會讓你對自我更加滿意。表達出內心真正的感受,是一件自由解放、也是令人充滿力量的一件事。某些時候由於形勢的要求,你必須按捺住真話不說,例如有其他人在場(尤其是孩童);或是你正在氣頭上,這時你必須確保自己不會說出冒犯或觸怒他人的話,但並非不可表達情緒,因為你的目的是要傳遞出真實的感受,成為一個開放且真誠的人,而非打擊另一個人使其困窘。

某些時候我們需要表達出自己的痛苦與悲傷,但許多人卻害怕這麼做,因為他們擔心自己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。這是一個誤解,因為鬱悶灰暗的想法會扭曲你的思考,藉由讓眼淚流下,你會釋放出傷痛,讓你的心裡面有更多空間容納正面的想法與感受。表達出你的痛苦,是終結痛苦的良好方式。

相較於快樂的事,絕大多數人都更擅於談論自己所受的委屈。請找個時間找個對象告訴他,他的某些作為曾經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好,說出這些話也會讓你有更美好的感受。請和表達負面情感一樣,盡可能的表達出你的正面感受。一旦情感獲得平衡,你的人生會變得更有意義。

當你張開口,也就開啟了心房,若能明白有人可以真正的傾聽你的感受、「了解」你,不僅可提升自信,也能撫慰你的靈魂。

.

以上文字取自
自信沒人能給,更別自己摧毀!:建立自信的七個好習慣(暢銷五萬本紀念版)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43135

.
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